“产业兴市”奏响发展强音河源未来可期!

时间:2024-06-13

  寒意袭来,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卓翼科技(河源)项目的车间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随着自动化设备忙碌地作业,一组组电子设备从生产线上“出生”;阳光微醺,万绿湖随风泛起万点金光,离湖不远处,一座百亿级水经济产业新城正如初日般“冉冉升起”,上演着“点水成金”的传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也是我省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坚定路径。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守全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初心不动摇不松劲,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加快培育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百亿级水经济产业等“五大产业”,在高水平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行稳致远。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2012年的615.3亿元,到2018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再到2021年的1273.99亿元,10年间河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跑出了“加速度”、实现了翻一番,充分彰显了河源工业经济的强劲动力和强大韧性。

  华冠科技(河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块块电子器件源源不断生产出来。

  走进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机器高速运转、工人紧张忙碌,各条设备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生产。“河源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度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该公司负责人说,公司的品牌手机已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河源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度高,并非溢美之词,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支撑。电子信息产业是河源深耕多年的优势主导产业。2012年到2021年,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电子信息产业都被给予了较大的篇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点,先后引进了中兴通讯、西可通信、中光电、景旺电子、卓翼科技等上百家电子信息企业及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检中心。河源也被省政府列为珠江东岸4个重点扶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城市,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抢滩落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493.85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33.5%,同比增加12.1%,发展势头强劲。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更当乘势而上。去年12月,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划定了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新蓝图。同年,河源单体投资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卓翼科技河源项目一期投产,从签约到正式投产仅用半年时间;投资超10亿元的显赫电子、名格光电等项目也正加快建设……河源打造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愿望即将成真。

  河源因水得名、因水而兴。发展水经济产业、做好水文章,是河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由之路。早在2004年,农夫山泉在河源建立华南第一个生产基地,让河源人看到了“流体黄金”的价值。据统计,农夫山泉每使用1吨水,可以创造1000元的GDP、100元的税收收入、1元的原水费,又带动了就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2021年10月,继农夫山泉广东第一、第二生产基地落户河源之后,农夫山泉广东第三生产基地项目又落户河源。同年11月,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建设启动,水产业规划、水产业园国土空间规划和水产业扶持政策顺势出炉。水经济产业园建设启动后仅一周,便迎来首个签约落户的标志性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的华润怡宝项目。今年1-10月,全市水经济企业50余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2.1亿元、增长10.9%,现有在建、签约项目7个,投产后可新增年产值112.7亿元。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锣密鼓摸底水企有关情况,筹谋做活水经济的可行路径,印发了《河源市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在招商方面建立了《餐饮和水经济产业目标企业清单》。

  2021年,我市被定为省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重点城市。晟源永磁材料项目就是在这一年落地河源。

  晟源永磁材料项目是我市近年引进的重大先进材料项目之一,总投资12.52亿元,总用地面积约8.3万平方米。“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生产高端稀土永磁材料8000吨、产值25亿元,将逐步提升我市乃至广东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竞争力。”广东晟源永磁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卢其云介绍道。

  近年来,我市全力发展先进材料产业,逐步集聚了一批有色金属合金制造、硅材料加工制造等多种类型的先进材料企业。2021年,河源先进材料产业规上企业3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7.82亿元。2022年1-10月,全市有先进材料产业规上企业46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约41.8亿元。

  去年12月,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明确了培育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的目标。今年,我市还把打造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兴市行动的重要内容,引导模具产业集群往智能化、高精尖方向发展,力争2025年达到100亿元。

  “我们边生产、边建设,项目一期于去年8月份试产,今年以来产值达到了7000万元。项目二期大部分厂房也已封顶。”近日,华益盛模具项目负责人覃广全兴致勃勃地说。

  最早落户河源的龙记集团,是全球第三、亚洲最大的模坯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是当前河源模具产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华益盛是国内汽车保险杠模具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鹏准是国内汽车双色模具领先企业;乔丰科技是国内汽车导航中控面板细分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

  这些企业扎根河源,是河源打造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的底气所在。今年1-10月,全市有机械制造产业规上企业92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6.4亿元。其中,模具企业有18家,均入驻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南端的深河国际模具城,以汽车模具为主,涵盖了模具装备配套、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电子模具和家电模具等。

  踏上新征程,当有新作为。新的赶考之路上,奋进中的河源正以党的二十大指明的方向,加快描绘实体经济发展的画卷,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新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