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成长轨迹往往是时代风向的集中映射。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够展现出更高视野。一直以来,央视的多个重点频道始终在关注中国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有着高度权威性。
近日,CCTV-13新闻频道在周末特别策划《科技推动力》中,将报道视角给予一家来自深圳的智能终端企业,以其AI智能体创新为手机带来的“无人驾驶”体验,聚焦科学技术创新对公众生活的改变。无独有偶,在此之前CCTV-2财经频道《第一时间》节目同样对该企业予以高度关注,称其搭载AI OS的最新旗舰手机拥有高阶智慧能力。
这家深圳科技公司,正是成立仅四年的荣耀。不难发现,荣耀多次登上央视重点频道的背后,AI技术与体验创新已成为关键词。
自大模型技术兴起以来,AI技术为千行百业赋能增效,推动新一轮创新周期到来。作为科技行业先锋军,手机行业积极拥抱AI技术带来的改变,寻求引领消费者个人化智慧体验需求的创新方案。来自多家市场调查与研究机构的预测显示,AI手机大有爆发之势,正在成为行业新未来。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2027年全球能够本地运行AI模型(端侧AI大模型)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5.22亿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3%。
在CCTV-2财经频道《第一时间》节目的报道中,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以“一句话点咖啡”的实际案例,展现了搭载AI OS的手机如何进入“无人驾驶”——在端侧AI技术的支持下,YOYO智能体可找到相应的信息并自动执行,和消费的人自己点咖啡的过程一样。
这仅是荣耀让AI智能体实现用机自由的一个典型案例,一句话取消APP付费订阅、一句话跨APP发送文件等更多复杂任务都能够自动、轻松地完成。这也表明,荣耀的YOYO智能体能够化身全能的智慧化私人助理,帮助消费者搞定想做不会做、会做不想做的事,由此开启“手机无人驾驶时代”。
在CCTV-13新闻频道的最新报道中,重点提到智能体是将AI大模型与各种智能硬件相结合打造出的智能系统,且智能化标准成为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
对此,荣耀作为牵头手机生产厂商代表,携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界伙伴,发布全球首份《终端智能化分级研究报告》,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值得一提的是,以荣耀AI智能体为代表,荣耀在端侧AI的耕耘获得了行业的认可,在上述体系标准中,搭载MagicOS 9.0的荣耀Magic7系列终端智能化水平达到行业目前最高等级L3,荣耀成为业内唯一一家达到该智能化水平的终端厂商。
在AI领域取得占据领跑位置的成绩,颇为不易。赵明在总结、盘点荣耀四年发展之旅的微博中就提到,“四年前,没人相信AI能重构操作系统,我们毅然投入平台级AI……”此外,赵明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也感慨万千,“在AI的布局上,荣耀是一个孤独的前行者。回到那个时代,没有人相信和支持AI使能个人化全场景操作系统的荣耀MagicOS。”
但荣耀在AI层面的投入和前瞻性的布局,坚定且执着,并最终迎来高光进化之旅。比如早在2016年,荣耀就已经开辟AI OS的赛道。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荣耀Magic一代手机首发Magic Live智慧引擎,开启了手机智慧之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荣耀打造AI OS的路线月,荣耀MagicOS 7.0布局平台级AI,带来四大根技术,首次实现跨设备AI,带来以人为中心,跨系统、跨设备、跨生态的服务流转。在2024年1月,AI使能的个人化全场景操作系统荣耀MagicOS 8.0发布,行业首发平台级AI使能的意图识别人机交互。
在荣耀看来,传统的OS已经固化,近年来大版本升级带来的改变日渐式微,其演进几乎走到了尽头,行业亟需属于未来AI时代的操作系统。当下,以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理念为基石,荣耀通过AI重构操作系统,正式推出全新的MagicOS 9.0,彻底打破安卓、iOS等传统操作系统固化的运行逻辑、交互逻辑,以AI内核构建起面向未来的全新赛道,正式开启AI OS新时代。
从孤独前行,到引领风潮,荣耀深耕端侧AI八年,深入操作系统内核,构建起新一代AI OS的新形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力量。操作系统看AI,AI手机看荣耀——在荣耀的带领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也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重塑。
除了AI外,荣耀独立四年来还在多重维度持续加码,实现在软硬件不相同的领域的齐头并进。正如赵明在微博中提到的那样:“4年前,没人相信折叠屏能成为主力机,我们每年投入超过10%的收入做研发;4年前,没人相信荣耀能重返国际舞台。4年后,我们囊获‘亚洲最佳智能手机’和‘全球最佳产品大奖’……”
以折叠屏手机为例,荣耀一改行业中“合二为一”的设计思路,将折叠屏“一分为二”实现轻薄突破,一举打破了折叠屏与直板机的边界,引领折叠屏进入毫米时代。例如最新发布的荣耀Magic V3以9.2mm机身设计,打破由荣耀Magic V2保持了一年之久的行业轻薄记录。至今,荣耀已累计推出多款折叠屏手机,且涵盖横向内折、横向外折、竖向折叠三种折叠形态,均在轻薄设计上实现了多维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荣耀Magic V2系列、荣耀Magic V3系列等折叠屏产品在MWC 2024、IFA上多次斩获“全球最佳产品大奖”及多项媒体大奖,向全球市场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创新力量。
这一历史性成就的达成,离不开背后结构、材料、电池等系统性创新技术的突破,如在业界的电池技术陷入瓶颈时,荣耀和电池产业链共同合作创新,从预研技术、到可行性验证,最终实现行业首发硅碳负极电池技术——荣耀青海湖电池。最新发布的荣耀Magic7系列,则全系搭载第三代青海湖电池。据悉,当下荣耀是行业内唯一同时攻克10%硅碳负极技术难题,并适配100W有线W无线快充功率的终端公司,给消费的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手机续航体验。
在行业玩家缺席多年的护眼技术方面,荣耀的表现更是业内首屈一指。从发展轨迹看,荣耀在护眼领域已经深耕已久,其硬件级低蓝光、高频PWM、类自然光护眼、助眠显示等技术都持续引领行业。荣耀多种护眼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广受消费者好评,也引来友商的纷纷效仿。
时至今日,荣耀Magic7系列在健康显示领域又有布局新动作,以AI赋能硬件,再度引领护眼创新趋势。该系列集齐八大荣耀AI自然光绿洲护眼技术,包括圆偏振光技术、类自然光护眼、助眠显示、自然色彩显示、4320Hz PWM零风险调光、硬件级低蓝光、AI离焦护眼以及干眼友好等,带来更舒适的用眼体验。
凭借AI智能体、AI OS等端侧AI创新多次登上央视,凭借多维技术创新持续破局赢得市场认可,独立四年的荣耀寻找独属于自身个人的成长方法和路径,用一张张成绩单宣告成为自己。身为华为这棵大树上分出的一枝枝丫,荣耀用四年时间迎来自己的“海阔天空”。如今的荣耀正以自己之名,去往自己的远方。随着其全球化进程,将有望进一步打造全新的世界荣耀。(李记)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变成全球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公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人工智能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非常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